文章详情

无量寿佛怎么影响中国 无量佛无量寿

02-11     浏览量:158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无量寿佛怎么影响中国,以及无量佛无量寿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1、无量寿佛的来源和含义是什么?

2、无量寿佛是什么意思?

3、读《无量寿经》有感

4、你知道哪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?请举例加以说明.

5、为什么道家也说无量寿佛呢

无量寿佛的来源和含义是什么?

【无量寿佛】 (佛名)阿弥陀佛之译名也。净土三部经中,小经存梵名题曰阿弥陀经,大经举译名题曰无量寿经。阿弥陀含无量光,无量寿之二义。无量寿经上曰:‘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。’观无量寿经曰:‘无量寿佛身量无边,非是凡夫心力所及。’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,于胎藏界曰无量寿,于金刚界曰阿弥陀。见阿弥陀条。[丁福保佛学大词典] 【无量寿佛】(一)即阿弥陀佛。阿弥陀,意译为无量寿(梵amita^yus )、无量光(梵amita^bha ),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、无量光佛。惟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,其报身为无量寿佛。无量寿经卷上言,无量寿佛,威神光明,最尊第一。观无量寿经亦谓,无量寿佛,身量无边,非是凡夫心力所及。(参阅‘阿弥陀佛’3680)(二)为阿弥陀经证诚段所出之六方恒沙诸佛中住于西方之一佛。以其方处与阿弥陀佛同位于西方,又同名无量寿,故古来有同异之论。[不可思议诸佛所护念经卷下(隋代叉那屈多译)、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(窥基)、阿弥陀经义疏(元照)、阿弥陀经要解(智旭)][佛学大词典] 无量寿佛(Wuliang Shoufo)无量寿佛(?~867.2.10) 俗名周宝,法名全真,号宗慧,生于郴州程水(今属湖南资兴市)。对于寿佛的生年、岁数,文献中有多种说法:《湘山志》卷一载,全真生于武周长安四年(704);《广西通志》载,寿佛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728)。《湘山志》说寿佛“法腊百有六十六岁”,《广西通志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说140岁,《湖南通志》记133岁,《惠州府志》记年132岁。生年记载虽不一致,但唐咸通八年(867)二月十日圆寂于广西全州湘山净土院,却都相当肯定。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,因此人们尊称“寿佛”。又因无量寿佛是梵文Amitayus(阿弥多庚斯)的意译,即阿弥陀佛,所以人们也习惯地称其为“无量寿佛”。据传寿佛母亲熊净照怀孕时,梦见一个金色神人,手执金光闪闪的摩尼宝珠从天而降,进人她的房间来投怀。寿佛年幼时,硕面大耳,骨瘦如柴,身材与行走姿势与凡人都不一样。16岁在郴州城西北开元寺落发受戒,生前四方云游传道。唐天宝十四年(756)起驻锡衡阳雁峰寺,遗留一顶袈裟,寺僧供奉为“镇寺之宝”,留下一首偈诗:“云游僧者悟真空,千佛袈裟万代宗。山寺众僧留不住,五百年后归雁峰。”信众称此为“活佛道场”。圆寂后常显灵于湘南,明代中期出现在衡州一带,清之际又转世为高僧,居雁峰寺传经布道。因此,有寿佛“生在郴州,死在全州,成佛在衡州”、“刮风在郴州,天阴在全州,下雨在衡州”、“五百年转灵回雁峰”之传说。历代封为“慈祐寂照妙应禅师”,又号“湘山祖师”、“万相主人”。有诗云:“欲往南岳拜圣帝,且来雁峰谒寿佛。”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寿佛生辰,也是南岳的“朝寿佛日”,衡岳百姓在雁峰寺寿佛殿前举行朝拜寿佛的盛会,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,形成了“二月初八朝寿佛”的民俗。(据《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》,甘建华主编,尔雅文化出品)

无量寿佛是什么意思?

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译名,又名无量佛、无量光佛等。

大乘经载,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,建立西方净土,广度无边众生,成就无量庄严功德,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。

大乘佛经主要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。大乘佛教流传之地,如中国、日本等大乘教区。

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。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,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。

扩展资料:

阿弥陀佛。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,梵语“阿弥陀”,中文称“无量”,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、寿命无量,所以号阿弥陀,按《无量寿经》之记载: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,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。

内心充满愉悦喜乐,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。放弃国土捐舍王位,出家作沙门,名为“法藏”。

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,请求佛陀开示说法,当时世自在王佛,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,及其世界中天、人之善恶行为,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,并应法藏比丘之愿,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。

当时法藏比丘,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,并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亲眼目睹之后,起发了无上殊胜的愿力。

佛教界自古就流传一句话:不读《华严经》,不知佛富贵!于此我们要补充一句:不念无量寿经,不知弥陀伟大!《无量寿经》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中,专门介绍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的三部经典之一,另两部为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和《阿弥陀经》。 

此经又被尊为“净土第一经”,因它乃净土三经之中心。又佛宣称,在他此次的度生法运(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,总共一万二千年)中,此经乃最后才灭的经,亦即一切经法都灭了,尚留它住世多一百年,以度有缘之人。由此可见其威力之强及影响之远了!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无量寿佛

《无量寿经》的缘起,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,为大比丘众 一万二千人及普贤、慈氏等大菩萨说法,之后,叙述了阿弥陀佛成佛前的四十八大愿及其无量功德,并对西方极乐世界进行了介绍。经中说,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佛国,是十方三世诸佛共同赞叹并护念的净土。这一净土,以七宝为地,有宫殿楼阁、无数香洁的莲花以及诸种美丽的鸟类。不但常作天乐,常见天花,还能随时亲见诸佛,亲耳闻法。这一世界,不仅具足庄严,而且无比殊胜。一旦往生此处,就会摆脱生死轮回,没有生老病死、怨憎别离的痛苦,永享安乐幸福。

在描绘极乐世界的.盛境后,释迦牟尼佛又为众生指明往生西方净土的道路,即在临终之时心不颠倒及一心不乱地持念阿弥陀佛圣号,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及众菩萨的接引。

经中特别提到了普贤菩萨的功德。“常以法音觉诸世间,破烦恼城,坏诸欲堑,洗濯垢污,显明清白。调众生,宣妙理,贮功德,示福。”普贤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,他不仅遍身十方,还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,成就广大佛事。其智慧之高,愿行之深,唯佛能知。《无量寿经》中的王舍城集会,就以普贤菩萨为上首。

经中亦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相状 :“威光赫奕,如融金聚,又如明镜,影畅表里,现大光明,数千百变。”

经中提到了优昙花。在佛教经典中,优昙花代表吉祥灵瑞,三千年才出现一次。此花出现时,会有佛出世。《无量寿经》中,用优昙花来形容如来的难遇。

经中法藏比丘对佛陀的赞颂:“如来微妙色庄严,一切世间无有等;光明无量照十方,日月火珠皆匿曜;世尊能演一音声,有情各各随类解;又能现一妙色身,普使众生随类见;愿我得佛清净声,法音普及无边界;宣扬戒定精进门,通达甚深微妙法;智慧广大深如海,内心清净绝尘劳;超过无边恶趣门,速到菩提究竟岸;无明贪嗔皆永无,惑尽 过亡三昧力;亦如过去无量佛,为彼群生大导师;能救一切诸世间,生老病死众苦恼;常行布施及戒忍,精进定慧六波罗;未度有情令得度,已度之者使成佛;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求正觉;愿得安住三摩地,恒放光明照一切;感得广大清净居,殊胜庄严无等伦;轮回诸趣众生类,速生我刹受安乐;常运慈心拔有情,度尽无边苦众生;我行决定坚固力,唯佛圣智能证知;纵使身止诸苦中,如是愿心永不退。”

世间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说法:“譬如大海,一人斗量,经历劫数,尚可穷底。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,何愿不得?汝自思惟,修何方便,而能成就佛刹庄严。如所修行,汝自当知。清净佛国,汝应自摄。”世间自在王佛,是过去佛之一。他能救度世间众生,使众生得到自在。在《无量寿经》中,世自在王佛是法藏比丘的法师。

经文最后,佛告阿难:“法藏比丘说此颂已,应时普地六种震动,天雨妙华,以散其上。自然音乐空中赞言,决定必成 无上正觉。”据佛教经典,当修行者开悟成道时,世间会出现动、起、涌、震、吼、击六种异常现象,象征天龙拥护,是祥瑞的代表。

你知道哪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?请举例加以说明.

应该是佛教,有句话是:“家家弥陀佛,户户观世音”,足见佛教的影响力。 而且历史上还有皇上也信佛的,武帝萧衍在位最久,奉佛事迹最为突出。

萧衍(464-549),字叔达,南兰陵中都里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,他的学问路线,是先习儒,再奉道,后入佛。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,“少时学周孔,弱冠穷六经”(《述三教诗》,《广弘明集》卷三十一)。二十岁以后,改奉道教,一直到即位为帝后,仍未舍道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,“武帝弱年好事,先受道法,及即位,犹自上章”(《经籍志·道经》,《隋书》卷三十五)。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,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,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,以致于陶弘景有“山中宰相”之称。不过,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,即天监三年(504),萧衍就颁布了《舍事道法诏》,宣布舍道归佛。而据其《述三教诗》,则称“晚年开释卷,犹月映众星”。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。这也许说明,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,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。但总的来说,颁诏以后,他是以事佛为主的(此诏的真实性,在学术界是存疑的,但无论其真伪,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)。

萧衍对佛教的支持,表现为两大方面,一是亲身修佛,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。

萧衍本人归佛后,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,他颁布了《断酒肉文》,禁止僧众吃肉,自己也行素食,到了晚年,他经常日食一餐,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。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者,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。他又颁布《断杀绝宗庙牺牲诏》,禁止宗庙的牺牲,这是有违儒家礼法的,但他坚持推行。他还正式受戒,据《续高僧传》卷六记载,他于天监十八年(519)“发宏誓心,受菩萨戒”(《慧约传》)。他最突出的奉佛行为之一是多次舍身为寺奴,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,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钱财才把他赎出来。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(547)三月,历时一个月,所花赎钱为“一亿万”,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。

萧衍本人是可以划入“义学”一类的,他对佛经很有研究,尤重《般若经》、《涅盘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,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,召开各种法会,开设过千僧会、无遮大会。中大通元年(529)开设的无遮大会,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。他的佛教撰述,则有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》(现仅存序)、《三慧经义记》(《三慧经》本是《摩诃般若经》中的《三慧品》,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,因而单独列出)、《制旨大涅盘经讲疏》、《净名经义记》、《制旨大集经讲疏》、《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》(均佚),另著有《立神明成佛义记》、《敕答臣下神灭论》、《为亮法师制涅盘经疏序》、《断酒肉文》、《述三教诗》等,均存。

萧衍在义学上对中国佛学的贡献,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、 不灭论和佛教的涅盘佛性说结合起来了,他本人是属于涅盘学派的,主张“神明成佛”,所谓“神明”,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,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,“神明”也就是佛性。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,认为儒、道二教同源于佛教,老子、孔子,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三教可以会通,同时,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,都是教化人为善。

除了自身奉佛,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。他对外国僧人的译经,非常支持,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,所译经典,又请宝唱等人写疏,他甚至 “躬临法座,笔受其文,然后乃付译人”(《僧伽婆罗传》,《续高僧传》卷一)。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,只是因为侯景之乱,真谛的译事难申。萧衍和国内僧人的关系也很密切,宝亮、智藏、法云、僧旻等人,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。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,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。他还广造寺院,所建寺院,有大爱敬寺、智度寺、光宅寺、同泰寺等十一座,各寺铸有佛像,大爱敬寺有金铜像,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,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,同泰寺有十方银像。

在萧衍的支持下,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,萧衍对于佛教,可以说是佞佛了,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,饥病交加,死于寺中。

萧衍之后,简文帝和元帝也都奉佛。

为什么道家也说无量寿佛呢

道家不称佛,所以无量寿佛不宜用于道家人,若有人这样称谓是错误的讲法。

内容介绍:

道教有“度人无量天尊”、“福生无量天尊”、“功德无量天尊”等,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。也就是天尊分类,比如文昌帝君是功德无量天尊,但如果省略掉“度人”、“福生”、“功德”,而仅保留“无量”,也就是说将原称号简化为“无量天尊”,那么还是原意吗?很显然,如依文寻意,“无量天尊”当解为“无穷多天尊”或“很多天尊”,像话吗?有这样简称的吗?其实,用此语者稍加审辨,便不难明白:“无量”是量的概念,怎能称之为天尊。

八十年代初,广播电台常播出某著名评书艺人所说的传统评书。书中道家人物出场时,每以“无量——佛”为口头称号。后来在一次政协会上,评书艺人恰与千山无量观许信有大师同在一组,于是大师向艺人提出建议:道家不称佛,所以“无量佛”不宜用于道家人。而艺人为了评书的需要,恳请大师解决一个类似于“阿弥陀佛”的四字用语。大师无奈,但又念其评书为世间之艺术,与玄门并无相干,遂告之以“道教尊神称天尊”。评书家触类旁通,于是“无量天尊”就这样产生了。

扩展资料

即阿弥陀佛(梵语Amitābha),又名无量佛、无量光佛等。大乘经载,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,建立西方净土,广度无边众生,成就无量庄严功德,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。

大乘佛经主要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。大乘佛教流传之地,如中国、日本等大乘教区,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。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,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。

参考资料:无量天尊—百度百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无量寿佛—百度百科

相关推荐